“8个瑞士卷”没必要上热搜 | 焦点网谈
发布日期:2024-11-11 10:08:54 信息来源:editor_xxk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无论是白发老人,还是稚嫩学童,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互联网居民。在智能算法的加持下,人们就像忙碌在各自信息茧房里的蜜蜂,在互联网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只是,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究竟从中汲取了多少营养?

日前,“8个瑞士卷怎么分”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中的女子自称是一位全职宝妈,与丈夫就家中8个瑞士卷怎么分、谁能吃一事起了争执。该事件引发的讨论登上热搜,也有人质疑此事是剧本。对此,我们其实还有更多的问号。

一、“网络热搜”该怎么上?

不知从何时起,网络热搜成了评判一个事件热度的重要标志,“上热搜了”等同于火了。在这种理念下,网络热搜成了众多网络舆情事件的指挥棒。

有一个很“古早”的热搜事件,2009年,“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没头没脑的帖子就这样莫名其妙地出圈了。当关注的网民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会呈几何级增长,接下来,各种凑热闹的荒谬跟帖开始不受控制,最终产生典型的群体无意识行为。

那热搜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按正常思维理解,当某一事件或话题引发了公众共鸣,大家纷纷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当一个词条被搜索和议论的次数多了,自然就成了热搜话题,热搜的背后反映的是民意。

而事实却并非完全如此,我们不能忽略推手在热搜上的力量。在互联网时代,一些企业、媒体和个人为了追求利益,会通过各种手段来制造热点,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通过购买热搜、雇佣水军、炒作绯闻等,人为干预使得一些话题能够迅速传播扩大,甚至通过一个人操作数百个账号,实施批量转发、点赞、评论,最终改变网络舆论的走向,这让一些本不该成为热搜的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

热搜的本意是有助于网友更便捷地了解网络热点,但若是将热搜做成了一门生意,受益的是操作热搜的推手。而那些被热搜所吸引参与讨论的广大网友们,又成了什么?是任人控制的木偶吗?还是盲目跟着走的羊群?

热搜该怎么上?应该由广大网民来决定,那些虚假点赞、流量造假、操纵榜单、控制热搜等乱象需要被治理,而网民的真实声音,值得被听见被看见。

二、“自媒体”该怎么运营?

如今是一个自媒体平台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做自媒体,我们的网络舆论场前所未有的纷繁喧闹。虽然网络生态提倡言论自由与生活分享,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绝技,但自媒体也不能逾越底线、为所欲为。

编造谣言不能有。还记得“秦朗在法国巴黎的寒假作业”吗?其实是涉事网红及其同事为了吸粉引流而一手策划、编造出来的,看似只是一条无厘头的谣言,其实引发的是网友们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焦虑。涉事网红赚取了流量,却给社会、给网络、给公众带来了不良影响。此风当刹!否则,在各种真假难辨的谣言中,真诚与信任的社会根基将被动摇。

新黄色新闻不长久。随着自媒体的兴起,流量至上渐成圭臬,大量简短空洞、摆拍作秀、颠倒黑白、缺乏营养的“新黄色新闻”开始泛滥。网络上太多目光与声音给了八卦花边娱乐话题,给了鸡毛蒜皮流量话题,这些新闻话题已成了信息社会的“垃圾食品”。虽然自媒体不一定是最初发起者,但却是发酵过程里重要传播推动者,根源要往流量经济上去挖掘,而为此买单的却是网友被浪费掉的时间。

煽动对立不可行。以短视频账号为例,有太多看似很接地气、极富生活气息的故事,但仔细推敲便察觉,那些具有激烈冲突、反转巧合的情节,都是按剧本自导自演精心设计的。因为在真实生活里,没有人头顶上长着摄像头。但在网友哈哈一笑之后,一些观念的种子就潜移默化地在大脑里扎根,“婆婆是刻薄的,后妈是恶毒的,总裁是霸道的”,刻板与偏见的最终受害者,还是屏幕前的我们。

卖惨变现不允许。很多帖子、视频看似是观点的输出,其实尽头还是卖货。我们越来越懂得理性上网,但有时还是会不知不觉掉入了“引流文案”的陷阱。这些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假扮外卖骑手,摆拍“骑手与顾客吵架”;假扮留守儿童,摆拍卖土特产;甚至假扮绝症,欺骗网友的捐款和打赏。这些自媒体“卖惨”的背后,是利用人的人性,损害的是更多弱势群体的整体形象与切身利益。

三、“男女对立”该怎么破?

“瑞士卷该怎么分”话题为什么能引发关注?除了热搜推广的助力以外,还因为这一话题戳中了社会大众关注的“男女平等”“生育焦虑”等焦点。

男女不是对立面。当前,互联网舆论有一个不好的趋势,就是很多问题容易上升到“男女对立”上来。但男女真的是对立的吗?男女性别只是不同,而不是对立面,需要我们共同依存,达成一个融洽平等的关系。家庭如此,社会同样如此。而那些“感谢不杀之恩”之类的恐男言论,“女人皆祸害”之类的厌女言论,更是对“性别平等”这一议题的污名化。

“搞对立”不能成流量密码。当下,有关男女性别的话题已经成了一些博主的“流量密码”。有些言论看上去似乎是在为女性发声,实则是在贩卖焦虑、挑起对立。一件小事被某些自媒体用“性别对立”一加工,把个例问题描述成普遍问题,把一时问题描述成无解问题,把单一问题描述成极端问题,也能引发一场网络骂战,极容易对网民产生误导,对社会造成消极认知与撕裂风气。

拒绝偏激情绪的宣泄。网络上,不同性别之间的无脑站队、恶意攻击,很可能会导致一些网友对性别议题的认知产生偏差。身处网络的我们,有必要问一问自己,有没有不恰当运用自媒体发声,有没有不负责任宣泄情绪地给别人留言,有没有不加判断地相信互联网传递的所有信号。

毕竟,网络是网络,现实是现实,我们不能模糊互联网舆论与现实世界的界限。前方的路该如何走,取决于我们脚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