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海拾遗|绽放的北极星 ——纪念我国地磁学奠基人陈宗器先生
发布日期:2023-11-13 18:50:36 信息来源: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陈宗器(Parker C. Chen18981960),浙江新昌人,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原地球物理研究所创始人之一、首任副所长,我国地磁科学奠基人、日地关系研究开创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创会理事长,国际著名罗布泊研究学者。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陈宗器先生

 

陈宗器先生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物理系,此后为我国地球物理事业奉献终生:1929开始先后西北科学考察团绥新公路勘查队,历时五年完成实测罗布泊等最早的西部科考。之后开展了国人最早自主地磁野外测量;参与并主持最早的三个地磁台的建立。1935年陈宗器先生因在西北科学考察贡献卓著荣获瑞典皇家北极星骑士勋章1936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地球物理学1949年上书中科院建议成立地球物理学研究所1950年被任命为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地磁室主任,领导编制了我国第一幅《中国地磁图(1950.0)》,领导筹建了我国第一批地磁台站1956年任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组织领导了日地关系”“古地磁”“磁暴预报”“电离层”“地电方向的科学研究,参与领导第一个卫星攻关小组581的筹建。

 

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先驱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探险队陆续来到中国西北部进行探险考察活动,盗取了中国大量的文物。1926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来华准备其第四次大规模考察活动时,中国学者组成中国学术团体协会,与他再三谈判并最终签订了平等的合作协定,组成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这是我国第一次与外国平等合作组成的大型科学考察团,它一改清末以来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畅行无阻随意发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国外的耻辱历史。他们所签订的19 条协议,成了以后外国人来华考察与我国签约必须遵循的典范。

作为中方团员,陈宗器先生1929年到中央研究院物理所工作,同年参加西北科学考察团,负责天文测量及地形测量工作,直到1935年结束,是考察时间最长的中方团员。西北科考,气候恶劣,条件十分艰苦,陈宗器在写给妻子的信中道二三步外的人物也不能见,躲在帐内也顷刻积沙二三寸厚,当面吹来如刀割一般”“在这样严寒的天气,只有堕指裂肤四个字形容得。但他又写道我不能叫苦偷懒,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我希望能像一个穿老布衣的乡下人,胼手胝足,辛苦一生。不想出风头,免得没出息!我愿脚踏实地一生做我实地功夫。我愿永远保持这样的态度!

陈宗器先生的足迹遍及内蒙、青海、新疆、甘肃、额济纳、祁连山、柴达木、罗布泊等荒无人烟、科学几近空白的西部地区,开展了天文测定与地形、水文、气象测量工作;进行了地理环境、考古、民俗等考察;研究了河流、湖泊、生态的变迁等问题。他在西北考察沿线的天文测定,填补了西北地区地图上不少空白,纠正了已有地图中的多处错误。1930年冬,由敦煌西行至南疆,测量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后的罗布泊的新位置,三个多月不见人烟、断粮数日,坚持完成任务。陈宗器先生以实地考察的有利证据发表了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交替湖观点,为长达一个多世纪世界地理界著名的罗布泊位置之争,以及是否为游移湖,提供了有利证据。

西北考察期间陈宗器先生在额济纳1930年)

陈宗器先生在西部测量(1933年)

 

中国地磁学科奠基人

解放前,中国人自己建过三次地磁台,做过短期的观测,可惜都因战争而中断。1935年,西北科考结束后,陈宗器先生回到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工作,参与筹建中国人自己的第一座南京紫金山地磁台,开创了中国地磁测量工作,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搬迁。1941年,他出国深造回国后,负责筹建并主持广西良丰地磁台,1944年因桂林沦陷,搬迁到重庆北碚。抗战胜利后,1947年,在他领导下与陈志强等建立了南京北极阁地磁台,19483月开始记录,后因战争,研究所迁往上海,于12月份中断工作。旧中国一直没有一个永久性地磁台。然而,陈宗器先生心中却有一座永久性地磁台。

陈宗器先生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展地磁测量(1936

解放后,陈宗器先生和老一辈地磁学家共同倡导和规划了我国初级阶段的地磁台网建设,为我国地磁学科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创建了北京、拉萨、广州、兰州、武汉、乌鲁木齐等6个地磁台;将新建的地磁台加上早期建成的佘山和长春地磁台组成老八台",使其步入正常化与标准化的轨道;从国外购进了一批当时最高水平的地磁仪器装备地磁台;组织领导研制地磁仪器,于1956年研制成功首批57型地磁记录仪;培养和锻炼了一批能够独立进行地磁台选址、建设、观测、数据处理和管理的技术骨干。北京地磁台后来发展为融合地磁、测震、重力、地形变、地下流体等观测手段的综合性一流观测台站,现称为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2022422世界地球日,陈宗器先生铜像安放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院内

在陈宗器先生领导和直接关怀下建成的地磁绝对观测室(现隶属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至今仍在使用中

1139710317

2022422日,在北京国家地球观象台举行陈宗器先生铜像安放仪式

地球物理学科卓越组织者

在旧中国战乱连年、民生凋敝,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我国老一辈地球物理学家仍然历尽艰辛,艰苦创业。在重力、地震、地磁、物探、气象等方面,为地球物理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奠基性贡献。19472月,陈宗器和顾功叙、翁文波、王之卓等人发起筹备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事宜,陈宗器先生被推举为筹委会主任。当年83日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大会,会议期间通过了章程,选举了理事会,陈宗器先生被理事会推举为第一任理事长。817日第一次理、监事会上,陈宗器先生又被确定担任《地球物理学报》七位委员之一。194810月,陈宗器先生主持召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届年会。

              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不久,陈宗器先生便拟写了“‘地球物理学研究所设立缘起和计划的报告并递交竺可桢副院长及院部,建议成立地球物理学研究所1950年他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他协助赵九章所长制定了19501960年的气象、地磁、地震和物理探矿学科发展规划,科学规划 地球物理学科远景,在地球物理学科建设、科研开展、远景计划、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富有前瞻性的战略性部署。

 

国际地球物理年的领导与主要实施者

作为中国科学院1957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的陈宗器,做了大量领导、组织工作,为中国的国际地球物理年的活动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项工作是在时间紧、底子薄、科研人员及仪器紧缺的情况下上马的。陈宗器先生是制定计划、上传下达、具体落实各项任务的领导者、组织者。他以极大的爱国激情在建议中写道:以解放后又有六亿人口的大国,已向世界正式宣告参加这一巨大的国际科学合作事业。如不能按照计划完成,或完成得不好,则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是很大的。另一方面,我们如不在此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利用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契机,加强调查和研究,则为我国科学界极大的耻辱。该活动的积极参与,大大提升了新中国科技工作的国际影响,提升了相关学科的研究观测水平。

陈宗器先生率团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IGY)预备会议(1956年)

(左起:朱岗昆、吕保维、陈宗器、胡青)

 

              正如《摘下绽放的北极星》一书所写,陈宗器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科学的征途上,不畏艰险、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陈宗器先生又是一位卓越的科研工作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科研管理中,他高瞻远瞩、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忘我工作。他为地球物理事业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