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抗旱保秋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发布日期:2022-09-07 10:10:25 信息来源:editor_fxk


我市抗旱保秋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7月底至8月24日,全市出现持续近一个月的高温少雨天气,土壤失墒较快,部分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8月11日最大受旱面积达60多万亩。面对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研判会议,刘书记、秦市长专门做出具体安排部署。市防办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抢抓机遇、科学应对,打赢了一场抗旱保秋攻坚战,有效减轻了旱灾和高温热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为确保全年农业丰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应急部门强化组织督导。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适时启动了抗旱四级应急响应,进一步强化了抗旱保秋的组织动员、技术服务、资金支持、物资供应等保障工作。市防办牵头,组织市水利、应急、农业农村、农科院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抗旱志愿服务队,到受旱县区开展抗旱保秋服务。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坚持24小时值班,对抗旱保秋工作实行“日通报、日调度、日汇报、周交办”制度,每天对各县区抗旱保秋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对落后的县区乡镇进行约谈,对工作懈怠、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

农业部门强化指导服务。实行抗旱保秋工作分包责任制,市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8个涉农市直单位分包8个县区,分包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与分包县区、功能区党政领导同责,各县区、各相关单位成立抗旱保秋应急服务队,一把手亲自带队,深入乡村,开展精准指导服务。成立5个秋粮专家指导组、1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指导组,深入分包县区、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强调水、供电保障,加快对老旧机井的修复和新建机井的配套,确保能够发挥作用。据统计全市共有水泵、拖拉机等抽水设备49500多套,运水车辆设备等1050套,抗旱打井设备120多套。共有机井60163眼,折合46.5亩一眼井,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户抗旱需求。

水利部门强化水源调度。水利部门积极对接省水利厅和上游水库、地市,及时协调燕山水库、孤石滩水库为我市澧河沿岸农田灌溉提供用水保证,日调水20万立方米。协调白龟山水库为我市沙河沿岸农田灌溉提供用水保证,日调水20万立方米。加强沙河马湾拦河闸、马湾进洪闸、郾城区新店沙河引水泵站联合调度,向泥河洼滞洪区、吴公渠和颍河供水,日调水160万立方米,满足泥河洼10万亩农田和沿河乡镇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利用召陵区汾河水系工程,从沙河日调水8万立方米,满足汾河、黑河沿线农田灌溉用水。挖掘源汇区唐河现有水源,打开左右岸排灌水闸,为周边乡镇农田灌溉提供水源支持。

气象部门强化监测研判。气象部门充分发挥墒情自动监测系统的作用,实时监测农田土壤墒情变化。同时,加大人工监测频次,提高墒情监测覆盖面,为抗旱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在精准研判分析基础上,于8月25-28日动用6门炮、12架火箭和70余名工作人员,在全市各县区适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大大增加了降雨量。

宣传部门强化宣传引导。市、县宣传部门组织新闻单位成立了抗旱保秋工作宣传专班,宣传基层抗旱保秋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种植大户现身说法,算账对比,典型带动,努力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抗旱保秋的浓厚氛围。初步统计,中央电视台两次报道我市抗旱保秋工作,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省级媒体报道我市抗旱保秋工作信息7次,漯河日报、漯河电视台、漯河电台等市级媒体共报道抗旱信息10多次,有力推动了抗旱工作的开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县区迅速掀起抗旱高潮,8月以来,累计抗旱浇水面积235.92万亩次。截至8月31日,全市5个县区21个乡镇上报受灾人口32825人,农作物受旱面积9954.3公顷,受灾面积4510.41公顷,成灾面积720.53公顷,绝收面积353.3公顷,此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502.52万元。目前,全市土壤墒情适宜,旱情已解除,我市抗旱保秋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